2017年9月18日

孤單又燦爛的神 鬼怪

《孤單又燦爛的神 鬼怪》這部戲對我來說很奇妙,我竟然沒有被男女主角的戀情所牽引!

雖然如此,它依然有賺我熱淚之處,依然讓我讚嘆著它所呈現的精細唯美,如果要說這是怎樣的一齣劇,我會說它是很美的一部戲。

是心靈也是視覺的享受。

先不囉唆我個人的想法,直接羅列我所喜歡的段落與對話如下:

陰間使者對他現在的同事,也是他前輩子當王時,在他身邊的宮女所說的一段話。

王殺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最愛的女人,他的餘生在悔恨中痛苦著,終於,他連自己也殺了,他要宮女拿更多的毒湯藥給他。

除了王,宮女也曾受命端毒湯藥給其他的人喝。

這兩個人死後都成了忘了自己是誰的陰間使者。

爾後他們兩位終於記起了自己是誰,曾犯過什麼錯,王把自己的領悟告訴了宮女:

「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前生如果犯了大罪,就會變成陰間使者,而那個罪是什麼?

我們犯下的大罪是,自己拋棄了人生的罪,把自己拋棄了人生的人,弄成陰間使者,帶領無數人奔向死亡,過一個不是生者、又不是死者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沒有名字的人,沒有記憶的人,需要住房,需要食物,這是為什麼呢?

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突然有一天,我們所放棄的名字,我們所拋棄的人生,會不會想要重新要回來呢?就這樣懇切地想要人生,我們的懲罰是否會結束呢?

我知道你為什麼躲著我?我想道歉,我不該借你的手殺人,我很後悔。

還有,希望你能原諒。

所以,全都忘記吧,忘記一切吧,然後好好為亡者送終,就那樣贖罪吧,希望你也能原諒你自己。

神所希望的,應是我們對自己的寬恕,是意識到對生命的懇切。」

2017年8月18日

恩典

午睡時

我夢見父親

我忽然明白

他還活著

這是一個禮物嗎

是我和祂連結以來

眾多的禮物中的一個嗎

要如何貼切地形容我近來的感受呢

奇妙,不可思議,沒有邊界

任何言語彷彿都失真了

除了

喜樂

一切都不再重要

除了 眼淚

呼吸

顫動

什麼又是我活著的證明呢

存在是如此的美麗

如此的不可思議

我再也不用苦苦的追尋

走過千山萬水

這一瞬間

就在這一瞬間

痛苦止息

白雲 藍天 炙熱的太陽

風 雨 烏雲 閃電

神的禮物

閃耀 綻放著



在我的世界


2017年6月20日

芝加哥打字機

最近我看了一部韓劇《芝加哥打字機》。

這是一個交織著現代和30年代、今生和前世的故事。

主角三人在30年代是好朋友、是革命同志、也是戀人,到了現代一個是當紅小說家、一個是小說家的頭號粉絲、一個是幽靈。

30年代的三人在革命的背景中、充滿遺憾與悲傷的死去。他們在現代再次相遇,延續了友情與愛情,撫平了過去的傷痛,也實現了當初彼此的約定。

看起來不是很複雜的故事,但是因為有許多感人、深刻的對白(越到後面的集數),還有對於「活在當下」的表達——想做的事、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感,就在現在這一刻做吧、說吧,讓這部戲很有層次和深度,是越看到後面覺得越好看的劇。

它與《Kill me heal me》是同一位編劇家,如果有看過這部描述主角有七個人格、從人格們分裂到和解的戲的人,就會明白我所說的層次和深度是什麼意思了。

接下來是我個人在看《芝加哥打字機》所領悟到的一些感想,會有很多劇透。

2017年6月10日

相遇

前陣子,我和先生去參加他表弟的婚禮。

那就像一場久違的家族盛宴,我見到了很久不見的人,有的人過得很好,有的人過得不好,有的人帶來了新的伴侶,有的人帶來了新的生命,有的人看起來蓄勢待發,有的人看起來漸漸凋零,有的人已經不在了,有的人聽聞其名多年我卻第一次見到。

因為認識太久,知道太多悲歡離合,再次見到他們,我竟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我不禁懷疑,過去的一切,真實的存在過嗎?還是全是我的夢境而已?

我遇到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訴說自己的故事,他們偶爾也會問起你的故事,或是你知道的誰的故事。

不過那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他們的故事內容也不重要,他們只是藉由說故事,好讓你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那是一個展現姿態的絕佳時刻,所有的孔雀同時開屏,令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

我本來不愛參加這種場合的,不過菜很好吃,表演也很精彩,親戚們爭相的演說更是趣味橫生⋯⋯。

我這才發現,就是這一刻,好好享受現在這一刻就好。

2017年5月18日

  

我問我爸,為什麼害怕死亡?他說:「死了什麼都沒了。」


死了真的什麼都沒了嗎?我不知道。


我知道活著看起來什麼都有,但其實什麼都沒有。


這裡說的「什麼都沒有」,指的是一種空虛的感受。


這種空虛的感受伴隨著我很長很長的時間,好像我的生生世世都與它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久。


不管是再好再棒的東西,終有消失、結束的那天。


反過來說,再糟再惡的事情,也會有結束的那個時刻。


不管好或壞,我們依然「活著」。


也許,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我們得無止盡的體驗著好與壞,至死方休。

2017年5月7日

自然的攻擊性

本文摘錄自《個人實相的本質》第十一章第六四二節。


許多人相信發怒永遠是不好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發怒可以是最令人亢奮和最具治療性的情緒。


正常的攻擊性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尤其在社會中;一個人讓另外一個人知道他已經越了界的方法,因此也是一個阻止暴力——而非引起暴力——的方法。


動物的自然攻擊性是以最大的生物本能去運用的,在一方面是已經儀式化了,而在另一方面卻又是一種全然的自發性,而在動物之間,這樣的信號是被了解的。動物自然的攻擊性有各種不同程度、姿態和意義,那全都是一連串的溝通,而在這種的溝通之下,彼此的意圖就非常的清楚了。


大致上,在任何一個戰鬥發生之前,動物已經有一連串非常複雜的象徵性行動。然而攻擊性的行為的展示大半會阻止一個實際戰鬥的發生。人類對於攻擊性則有非常情緒化的矛盾態度,而他對攻擊性的信念,也引發了許多群體和個人的問題。


在你們的社會中—其實在別的社會也有一點—對攻擊性的自然的溝通已經被破壞,你們把暴力和攻擊性混淆了,而不了解攻擊性的創造活動或它可以被作為阻止暴力的一個溝通方法。

2017年5月5日

對話

我與我的內在小孩並不熟,直到有次我想到小時候發生的某件事情,我嘗試著與當時的那個孩子對話,才與她真正的連結上。

原本我是想要去安慰她的,不過我們談到最後,卻是我被安慰了。

我不僅是被安慰而已,我也感到很深的療癒。這個療癒把我的心的某個部分打開了,我感受到小女孩對我的愛,我也感覺到我終於能夠愛她,並且真正的接納過去的我自己。

以前我對於過去的我自己始終有種難以解釋的距離感,不管是對哪一個時期的我,都是如此。

我曾經做過某種觀想練習:面對小時候的我,給她一個擁抱。我總是抱得很「虛」、很沒有感覺,好像我不認識這個人,又或者,其實我根本就對她毫無感情,我既不喜歡她,也不想接受她。

所以對於跟內在小孩連結的經驗,與可以從中獲取的益處,我毫無所悉。我甚至會覺得,與其去找那孩子說話尋求理解或和解,我不如自己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

不過,我也發現,當我很努力想要克服和解決事情的時候,效果並不好。而且一直思索著該怎麼做然後陷在其中,很容易讓人感到空虛又沮喪。